又到一年年中时,距离12月全国管理类联考差不多也就半年时间,精打细算复习备考时间其实并不多,最近小编和一些考生聊天的时候,感觉到他们现在比较迷惘和彷徨,感觉复旦等名校似乎离自己很远!其实小编想说,不轻言放弃,坚持就是胜利!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位大龄考生的上岸旅程!看看他如何自律学习,成功上岸的。


分享学长

杨同学

职位:销售总监

工作经验:15年

 

面试成绩;C2

 

内心感悟

出分当天的早上怀着忐忑、激动、复杂的心情登录复旦研招网进行查分,输入身份证号、报考号后,分数跃然而出:228分:综合149,英语79。

 

说实话,看到这个分数,是略微有些失望的。虽然考完没有估分,但按照自己的模拟成绩和考试表现,个人预期是能够达到230多分甚至240的。但并没有。其中英语超出自己预期,综合却比自己预想低了很多。

 

无论结果如何,艰难的、长达9个月的备考之路总算尘埃落定,不出意外的话,就等录取通知及入学了。应求是老师邀请,同时也为了记录自己这9个月的心路历程,现在简要的对这段时间的一些感悟和经历做个总结。如果能够被选取传播,对后来者有些许帮助,当然更好不过。

 

自我评估

1、 普通人,非学霸。学霸之路,难以模仿。而我,不是靠自己的聪明有成果,而完全是自己的扎实拼搏。我相信备考过程中大量的是跟我一样的人。所以,我能够考到220+,相信后来者只要有一定的努力和信心,都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。

 

2、 学历:我06年毕业于一所国内综合排名在100左右的211财经院校,到备考时已经毕业整整10年时间。在MBA备考大军中,算是大龄考生。大龄考生在笔试中自带劣势属性:离开校园太久以至于知识点几乎完全遗忘,英语长期不用单词已然不识,包括记忆力等必然不如年轻一点的同学。所以,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。

 

3、 英语:我英语基础算是相当差的,大学里基本就没怎么学习,四级考试报了3次,直到最后一次,恰逢国家分数改革,才以标准分426的成绩拿到四级证书。毕业后就一直在国内的企业工作,从来接触不到英语。所以对我来说,英语单科线对于我的压力最大。如何保证突破60分成为备考的重中之重。

辅导机构的选择

相对于复旦MBA的学费41.98万来说,全程班的辅导费用对于考生来说应该不算太高。

 

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学霸人士,或者你有大把的工作时间,闲暇时间用来备考,或许辅导机构对你来说还不算必需。但对于普通的在职备考人员,有了老师的引导,将对于你的备考事半功倍。数学老师会把知识点通过几种方式深入浅出的呈现给你,英语老师给出的建议和意见也会令你更快入门,逻辑这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陌生的课程,有了老师的讲课,你也会对考试情况更加的清晰。具体每门课我会在下面再详细阐述。

 

我是从复旦求是毕业的,因为我没有对比,业内也没有排名,所以我不清楚求是是不是在MBA辅导机构中是最好的,但我可以比较负责任的说,复旦求是是个不会后悔的选择。在求是经历了面试课程后,我成功的拿到了三个优(C2)的面试成绩,里面的老师也是很负责任的,同时里面还有很多优秀的、能够激励你上进的同学。(好了,老师,该给广告费了^_^)


全年备考规划

1、我是在年初的时候报名的辅导班,参加的是5月中下旬的第一批面试。在听了几堂笔试课程后,在一位辅导老师-胡老师的建议下,我开始暂时放弃笔试课程的复习,全力准备面试。因为我当初实在担心,如果两者兼顾,会影响自己的面试成绩。在面试前阶段,准备充分并最终拿到C线,可以给大家上个很好的保险。我个人预估,5月份前,理清楚个人的“前世今生”,了解清楚组面的规则,背好英语的口语模板,从而拿到好的分数线,远比提前复习一两个月的数学来的重要。当然,面试和笔试课程的时间协调见仁见智,如能二者得兼最好不过。

 

2、5月份面试完后,因为6月份琐事太多,所以我从7月份才开始投入到笔试的复习中,开始恶补前面落下的一些课程。从7月份到临考前,网课进度是一直落后于同学们的,直到最后,我还剩下了很多课程没有听。

在这里,我强烈建议同学们,有精力的话,务必跟上老师的课程步伐,否则落下后因为时间问题,后面也很难补上。

 

3、笔试备考花费的时间:5个月。这段时间当中,因为工作、应酬等问题,大概有一半天数的早上能有30-45分钟左右复习时间,2/3天数的晚上能够看3个小时的书,再加上每周日上课或者补网课,这大概就是我全部投入的精力了。

 

这个时间量级的投入在有了家庭和孩子,以及工作很忙的人中间,算比较多的了。因为我一直信奉,勤确实能补拙,尤其在MBA这个不算太难的考试中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你的分数可能就跟你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正比。所以,尽量的利用好能够协调出来的所有时间,在此时间内效率最大化,是很关键的。


单科的复习

英语

英语复习中,有很多老师会讲很多方法,比如将题型分类,什么样的问题按照何种思路作答等。我虽然听了很多,但一直未能完全领会,或许是因为我基础太差,学习能力不强所致。

首先是考纲单词,务必将MBA词汇约6000+全部“过”几遍,确实是过,不是背。这个方法很多人验证下来,确实是有效的。我就充分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,利用《MBA联考大纲英语核心词汇》手册过单词,第一遍,把200多篇单词看一遍,对于不熟悉的单词收藏加入生词本,后面就按照生词本一遍一遍的刷。最后临考试之前,我过了三遍(如果时间允许,尽量能够过个4-5遍)。这种方法对于我的英语阅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,很多句子看到生词后很面熟,能够知道大概意思,不像原来那么陌生了。

 

其次是真题单词,把从10年至今的所有阅读中的生词摘录出来,重点攻克。这些单词加上老师讲过的词汇,建议能够按照上述方式过到6/7遍,多多益善。因为真题中的生词和老师讲的重点单词重现率还是相当高的。

 

再就是真题,我也想像各位老师一样,在此呐喊,重申真题的重要性。因为时间限制,我是把真题的完形填空、阅读part A、part B部分全部只过了一遍的。当然这一遍是非常精的。我采取的顺序是,首先自己按照考试的时间规范把真题做一遍,然后开始摘抄其中的生词,再逐字逐句翻译(我是口头翻译,然后对照参考书比对,如果有条件的话,建议写下来,然后比对修改,个人认为对翻译部分会有一定帮助),然后查看参考书中关于每句话的解释,语法难点,最后看每个题目的解读。

 

对于翻译,我几乎没有投注精力,英语写作也仅仅是背了一些模板。因为我对于真题研究的比较慢,所以英语的备考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。如果其他同学基础相对好些的话,用时会更快。如果有多余的时间,建议再将真题多啃一两遍。

 

最后我英语79分,不知道能不能得出结论,但我依然想说:有的同学在模拟题上投入精力,大量的刷模拟的英语阅读,可能不是明智的。


数学

这是一门相对简单的课程,考的最难的是高中的部分知识点,很多都是初中甚至于小学的。所以,备考过程中更没有必要去做一些较难的题目,甚至于一本本的模拟题了。个人认为,把真题刷完就够够的了^_^

 

数学考试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思维能力。在综合考试中,很多人会说,这门考试很多同学答不完,其中有一点就是有的同学在数学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。在我后期的做题和模拟过程,我更多的就是采用各种思维方法答题(比如特值、特殊思想、分析选项等)。同样一道题,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可能耗时5-8分钟,用一些技巧会大大减少答题时间。

 

但在用技巧和思维能力答题之前,我还是非常建议,初期一定要打好数学基础,比如知识点,重要的公式,以及准确的计算能力等,最开始的做题还是建议按照传统方法解答。这些基础还是非常关键的。事实证明,只有上层建筑而没有经济基础是不牢靠的。

 

至于数学教材:因为我们的代数部分的授课老师是孙老师,所以一上来我就买了他的书,而且是三本,根据我的备考经历,三本是完全没有必要的,最多买其中的教程篇以及精点篇,甚至于用求是的教材+孙老师的精点篇,也基本够用了。

 

数学题,我个人建议不一定要刷多,但一定要能够有效。我数学第一遍刷完后就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方法,临考试前又把所有的难题错题重新回顾了一遍。


逻辑

逻辑是一门的全新课程,分为形式和非形式,我就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学习,保证讲的都能听懂并能理解到位,对于形式部分做题方法的娴熟运用,能够保证又快又对的做完,个人建议考试中这部分的题目一定要保证全对才行。而非形式部分,基于个人的经验和理解差异,很难做到100%,所以只要整体OK即可。

 

求是MBA的备考课程,系统阶段又请了逻辑大神来串讲。我是没有听过其课程的,但同学们反映其思路和方法与一开始的老师有差异。考虑到我的精力,我就没有再听老师的串讲课程,担心两手抓,两手都不硬,所以去保证了思路和方法的统一性。当然,如果你有足够时间和精力,能够融会贯通,兼容并包,各取所长,当然最好。

 

至于逻辑的题目,还是要有一定的刷题量,我就是把求是的讲义中的题刷完,同时刷了部分机工版的逻辑中的题目。如果有时间,重点把真题成套的做一做,会更有帮助。

写作

我备考中,最忽视的就是它了。或许综合分数低,也是因为写作拉分所致。备考中,我可能只投入了十几个小时,把王老师的书翻看了一些,都没能看完。至于其安排的多读,多储备素材,多写更是没有落地。

 

对于写作,你的字迹是否好看清晰等也影响很大,但这个确实已经注定,很难改变了。我想说的是,一定不能忽视,按照老师的方法,提前准备,或许这门课就是能够让你取到高分的关键所在。

其他注意事项


网课

首先课程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没去现场听的,一定要回来补网课,你遗漏哪节课都有可能造成你知识上的盲点。

 

其次,对于我个人来说,网课后期比现场更加重要,为了效率以及节省通勤时间,我备考的后期因为时间关系基本就没去过现场,都是通过网课补的。因为在现场听课的过程中,会存在有些需要思索的知识点很快过掉以及跟不上思路的情况,而网课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,有些没听懂的可以暂停以及反复听;另外再加上我去上课的通勤时间大概要一个小时,通过网课的方式我可以省去每周2个小时的交通时间。当然如果你自己听网课容易分神,容易被打扰,肯定还是到现场上课更适合你!这个因人而异!

学习小组

很多前辈是相当推崇学习小组的,非常强调学习小组的监督性,对一些惰性较强的或者严重的懒癌患者非常有效。成功的学习小组会每周定期组织共同复习,难题讨论以及放松活动,最终整个小组成绩卓越。

 

在我的备考中,虽然没有体会到学习小组的以上作用,但我认为成立一个小范围的学习小组意义非凡。小组内的成员,感情会更加深,大家有更多频繁交流的机会;同时,群内的各位同学的进度汇报,也会对落后分子起到刺激作用;不论在群里,你是问问题还是帮助解答问题,对学习都有很大帮助。

 

当然,人数一定不能太多,多了以后就存在众口难调,很难组织,发个消息都群体性无视等问题,所以建议小范围,数量控制在4-9之间为宜。


经验总结

报考MBA的人,都是对自己有要求,对未来有愿景的人,考试这条路虽然艰辛,虽然痛苦,但也充满喜悦,你会认识一批跟你一样的人,你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,你跟同学们惺惺相惜,甚至于你有可能遇到另一半^_^,最为关键的,尤其是成功后,相信会看到不一样的自我,看到不一样的风景,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。

 

同时,我们身边依然不乏这种类型,他们想报考,但囿于所谓的时间,所谓的琐事,经常不来上课,平常很少投入复习,所以有的中途就黯然退出,有的考完就知道定然无望。最后,我想说:千万不要成为上述的有些人。

 

既然决定,不要犹豫;既然决定,不要放弃;既然决定,全力前行!